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经典医案> 正文

徐迪治脾虚幼儿腹泻

2012年01月11日 08:4739健康网
字号:T|T

  病程长,久泻或反复腹泻超过1个月,泻下稀薄不化之便,腹鸣或甫食即泻,或伴湿疹,苔质正常或淡,脉细软或濡弱。治以健脾利湿,予消化2号方加减:孩儿参9g,焦白术9g,茯苓9g。

  典型病例患者,男,2个月。11月5日初诊。出生后2个月来一直腹泻,用中西药物无效,每日8~9次,色淡黄稀糊状,夹有少许黏液。舌质正常,苔薄白,脉细,腹软,大便常规(—)。属脾虚泻。宜健脾止涩,予消化方2号,加扁豆花9g,鸡内金炭4.5g,诃子9g,罂粟壳3s,3剂。药后大便减至每日2~3次,为中药色、厚糊状。

  治疗婴幼儿腹泻尚需注意辨证用药,可于上述方中酌情加入:表证无汗,加淡豆豉9g,薄荷4.5g:暑证无汗,加香薷4.5g。热盛咽红,脉数,加夏枯草9g,板蓝根9g:湿盛苔腻,加厚朴4.5g,姜半夏9g,藿香9g,佩兰9g。阴虚苔少,舌剥,口干,加乌梅炭9g,川石斛9g:阳虚舌淡,面白,四肢不温,加熟附块4.5g,补骨脂9g久泻不止,加消化3号方:诃子9g,肉果4.5g;或加石榴皮9g,罂粟壳4.5g湿疹加消化5号方:夏枯草9g,土茯苓9g,白鲜皮9g。便短少,加车前子9g,猪苓9g大便黏液多,加扁豆花9g,茯苓9g。大便泡沫多,加防风炭9g。

  以上消化1~6号及上感1号方等均浓煎,每剂20m1。年龄<1个月者每天服1/2剂,<6个月者每天服2/3剂,>6个月者每天服1剂。各单味亦须浓煎后加入合剂中服用。

  徐老认为,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急慢性两个时期。急性腹泻起病急、病程短,多为暴泻,常见有寒泻、热泻、伤食泻等,由邪实所致,属于实证,治宜祛邪。慢性腹泻病情缓慢,病程长,多为久泻,常见的是脾虚泻,由正虚所致,属虚证,治宜扶正。

  急性腹泻祛湿勿忘健脾祛湿是治疗急性腹泻的主要方法。如寒泻之用祛寒燥湿,热泻之用清热利湿,伤食泻之用消食化湿等,都着眼于治湿。但因湿是在脾运失常的情况下致泻的,故单纯祛湿,则湿祛而脾运不复,仍难治愈腹泻。应用茯苓、白术之健脾化湿,则可加速脾运的恢复,为治急性腹泻之要法。

  暴泻需用止涩暴泻由邪实所致,故不主张早用止涩,以免留邪为患。然在暴泻量多而日夜便次多达数十次时,就要损伤阴阳,如不及时护正,必致阴阳两虚,造成不良后果。考虑罂粟壳之类会碍邪,则可选用诃子、石榴皮之类。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它们有抗菌作用,既可护正又可祛邪,为治急性腹泻较为理想的止涩药。

  暴泻伤阴不宜腻补 暴泻每易伤阴,当出现口干、肤燥、溲短、泪少、舌苔剥落等伤阴失水症状时,宜选用乌梅、石斛以生津,而不宜应用地黄以养阴,因腻补药可造成水湿失运,加重脾胃负担而使病情加重。

  湿疹性久泻要兼用祛湿 在婴幼儿腹泻中,湿疹性久泻的病例较为常见,其特点是腹泻兼有湿疹,病情迁延,反复难愈。此类患者,属于脾虚兼有湿热,单用参、苓、术、草之益气健脾,而不祛除湿热,往往无济于事,应加用夏枯草、白鲜皮等清利湿热之品,使湿祛而泻止。

  脾虚久泻要慎用苦寒 在脾虚久泻的病例中,因感邪而见苔黄、舌红、咽赤、腹泻如注等热症,必须加用芩连之类以清热。由于苦寒药损伤脾阳,故应用时必须适可而止,不宜过量久服。如遇脾虚而湿热久留者,可选用扁豆花之类既有健脾又有清利湿热作用的药物。
 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