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痘,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,多见于一岁至五岁的婴幼儿,在托儿所、幼儿园、保育院等集体儿童机构中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流行。患儿在临床上表现以发热、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斑疹、丘疹、血疹一、水泡和豆痂为该病特征,尤以头部或躯干部位较多,发痒.痘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疤痕。
中医学认为,水痘多由外感风热时邪,内有湿浊蕴郁所致。风热时邪由患者的口鼻而入,蕴于肺脾二经。一个人的肺主皮毛,脾主肌肉,肌表受邪,邪伤肺卫。水痘初起发病时常见发热,伴有恶寒、轻咳等情形。如果患儿平时体内有湿浊内蕴,与风热时邪相搏,牵连于肌表,十分容易诱发为皮疹,皮肤疹色发红,又起水疱。水痘病邪进一步趋重,则可见气分壮热诸症,而毒邪窜入营血者极为少见。采用民间中草药治疗,宜运用疏风清热、渗湿解毒疗法,在临床上可分为风热夹湿型和内热炽盛型施治:
一、风热夹湿型水痘临床上患儿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喷嚏,皮肤疹色红润,疱浆清亮,大小便正常。诊其舌象舌苔薄白,脉象浮数,治疗宜疏风清热,渗湿透疹为主,内服方药如下:
金银花6克,木贼3克,连翘5克,黄芩5克,川黄连1.5克,生地3克,荆芥5克,蝉蜕3克,芦根5克,苍术5克,赤芍3克,牛蒡子5克,防风3克,桔梗5克,车前子3克(包煎),木通3克,甘草3克。
水煎服,每日l剂,分3次温服。
二、内热炽盛型水痘临床上患儿症状为壮热烦躁不安,口干少津,唇红,颜面红赤,小便黄尿少,水痘大而密,色紫暗色,疱浆微混浊,口腔黏膜出水疱或破溃。诊其舌象苔干黄而厚,脉象数洪大,治疗宜清热解毒,渗湿健肤为主,内服方药如下:
生石膏6克(先煎),腊梅花5克,知母3克,连翘6克,黄柏3克,粳米6克,金银花6克,蝉蜕5克,板蓝根9克,赤芍5克,玄参6克,川黄连2克,木通3克,紫花地丁9克,车前子6克(包煎),当归6克,防风6克,荆芥5克,通草5克,白蒺藜6克,白鲜皮6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温服。